
开盘通知
已有1862人订阅该楼盘
来到改造提升后的洛城街道营子市场,地面整洁、分区有序、停车井然的标准化菜市场跃然眼前。就在一个月前,洛城街道营子市场上还是商贩占路经营、车辆乱停乱放、私拉乱扯,卫生差、管理差、硬件差,被称为“三差市场”。
短短一个月的时间,迎来“10周岁”生日的洛城街道营子市场同时也迎来了改造提升后的华丽变身:从“颜值”到“内涵”都大大提升,缕缕烟火气里亦藏着浓浓的“文明味”。这是如何做到的呢?
“要让农贸市场有文明范、精致感”
洛城街道营子市场位于营子村后西北角,占地16亩,周边村庄、苗场、基地、企业众多,来往于留吕、上口、稻田等地的流动车辆、人口也较多。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,让营子市场从2013年创建至今,一直承担着周边村民、上班族和过往群众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。而热闹之下,地面破损、污水堵塞、设施陈旧、摊位混乱、车辆乱停乱放等相关问题也接踵而至。
四方食事,不过一碗人间烟火。一个家庭的烟火气在厨房和饭桌上,而一座城市的烟火气则在农贸市场里。
“作为寿光的东城新区,洛城的城市建管必须要精致,农贸市场、马路市场也不例外。我们就是要让农贸市场有文明范、精致感!”街道党工委书记的话掷地有声。继留吕大集整体搬迁后,洛城街道又把马路市场整治列为重点。面对营子市场的“三差状况”,6月初,街道首先对营子市场进行颠覆式改造。
拆旧改丑,市场告别“脏乱差”
停车问题一直是营子市场的“老大难”,通过在市场南侧进行停车位标准化改造,共设置了20个停车位,不仅方便了前来购物的居民停车,更是解决了乱停乱放、阻碍市场内部交通的问题,提升了农贸市场的整体功能和服务效能。
市场内部的硬件又是如何提升的呢?一进入营子市场,映入眼帘的,是各摊位上新鲜的小葱、茄子、土豆等蔬菜;肉类区,一排排、一挂挂肉类食材整齐有序;市场地面全部罩油,地面干爽整洁,不再黏腻湿滑;顾客呼吸之间满是瓜果蔬菜的清香。
“这次改造我们大力提升了市场硬件设施水平。”董家营子村党支部书记张海生介绍,此次改造对硬件进行了全面升级,路面全部硬化罩油、摊位重新分区划线、门头房拆旧换新,真正做到隐患消除、环境提升。
合理布局,群众有了“新体验”
硬件改造完成后,市场经营区划分为肉类、水产、蔬菜、干果、调味品等12个区域,做到生熟分开、干湿分离,销售区域由21个摊位、5间店面调整为60个摊位、18间店面,新增摊位、店面以公开竞标形式对外招租。所有摊贩必须在市场内划定摊位进行规范经营,老百姓采购更加方便,市场也更加规范整洁。
“三块二,给三块就行啦”“来看看咱这黄瓜怎么样”……下午5点,商户们在各自摊位前规整货物、打秤计价,还时不时地吆喝几声招揽顾客,一派井然有序、蒸蒸日上的新气象。
提及市场改造前后的变化,在这经营了9年的商户朱大哥深有体会:“市场改造完成后,人流量明显提升,本身这附近的企业、村庄就比较多,客流量就挺大的,现在好停车了,寒留路、寒上路过路行人也会停下车进来买东西,一些离得稍远一些的村里的人也会过来。现在这个点天还太热,你等下午六点以后来看看,人就很多了。”朱大哥大体估摸了一下,每天摊位的客流量增加了30%—50%。
“规范了专门停车区域后,咱们好停车了,市场外也不堵了。”说到环境的改变,前来购物的王先生直点赞,“尤其分区经营之后,买东西更加一目了然了,也方便我们货比三家。”
市场的硬件提升只是第一步,关键是形成长效管理。街道已成立起了由市场监管、安环办、城管、村委和市场承包方组成的管理小组,并向群众公布监督电话,扎实做好市场改造的“后半篇文章”。
农贸市场折射着一座城市的温度,连通着抚慰人心的烟火气。洛城街道将全力打造高品质农贸市场,让居民从市井街巷烟火气中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和文明。
姓名: | 手机号: *必填 | 来自: |
姓名: | |
手机: |
免费看房电话:15963402079